“一把手”走进新闻发布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蓄实体经济发展澎湃动能

发布时间:2023-08-21 14:25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市融媒体中心即日起开设专栏,深入报道各地各部门推进“六大重点任务”的发展思路、具体举措,激励全市上下以“走在前、做示范”的过硬成绩,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我市工信系统擂响了“四敢”最强音,跑出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1~7月,全市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9.5%;规上工业总产值906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列泰州第一。

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信局局长杜正宇表示,市工信局正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全年工业开票首次突破2000亿元目标,多举措突出经济运行主线,紧扣深化产业研究、加快项目建设、聚力企业培育、强化暖企服务四大发展要素,打出“组合拳”,抢占“新赛道”,全力以赴冲刺三、四季度,切实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市工信局将紧紧围绕“4+4”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目标,瞄准产业链建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靠前服务,加强产业知识学习研究,充分借助第三方外脑力量,为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把脉问诊,帮助企业把握产业政策导向、增强项目投资信心,确保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再深化、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再提速,以龙头产业引领全市企业加快转型,主动攀高附强,形成主导产业向高端链条攀升、优势企业向新兴产业跨界、传统工艺向数字化生产转变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接下来,市工信局将以优质企业梯度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一批龙头领军企业和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分层动态建立企业培育库,全面引导发展质量高、综合实力好的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大中小企业相互赋能、融通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提升。市工信局将为全市158家亿元以上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点对点与企业沟通对接,精准推送暖企惠企各类政策,力促全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提问: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推动“海陆空”现代产业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我市在这方面有哪些谋划和举措?

杜正宇:“强链补链延链”是加快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速提升我市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供应链韧性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全会工作部署,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政治担当和使命自觉,坚持新型工业化不动摇,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力建设智造强市。

一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强链。做强做优“船车机电”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强化人才、技术、资金等产业要素供给,形成产业控制力和技术主导权,持续提升产业份额和市场空间。

二是补足产业链条短板弱项。以创新补足产业链“卡脖子”的关键要害,鼓励企业立足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集聚资源着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延伸覆盖新兴产业链条。扎实推进“一大三新”新兴产业集群,围绕我市新兴产业集群中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新兴产业集群成势。

提问: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靖江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实体经济强则城市兴,请谈谈我市如何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杜正宇:我市将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聚焦薄弱环节补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按照“智改数转”年度工作清单,深入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带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渐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强化暖企惠企服务,深入研究、精准聚焦政策的发力点,加强政策高效落实、协同配套和预研储备,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引导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坚守主业、坚持创新、坚定信心,推动靖江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信息来源: 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