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437801/2024-272671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靖江市公安局 发文日期 2024-05-20
文号 时效

靖江市公安局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

发布时间:2024-05-20 16:26 浏览次数:

为助力我市争先“项目大突破”、打造“最优营商地”总体部署,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主动服务大局,根据泰州市委、市政府“四敢”争先、项目攻坚动员会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和上级公安机关要求,结合“靖心暖企”五大行动,出台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

1、扩展专门机构体系。扩展现有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警企服务中心)职能体系,在全市推广派出公安营商专员,开展警企联络服务、了解企业发展动态、靠前掌握企业诉求。明确由市局党委领导班子、部门长、派出所所长作为营商专员挂钩全市重点规上企业,在其他企业实行“一企一警”联动,按需提供“项目警官、法援警官、知产警官、反诈警官、数安警官、矛调警官”等定制化联络服务。

2、调优专业实战体系。设立优化产业、园区服务“前哨站”、交通“保畅链”、治安“防控圈”。在重点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配套建立公安服务“前哨站”,作为营商专员办公地点,靠前提供法援、知产等定制服务,打造企业态势感知第一前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第一前沿、企业周边社会治理第一前线、公安涉企管理服务第一前台;通过优化机动车禁区设置、增加潮汐车道、设置临停车位、危化品运输车辆集中停放区等方式,畅通物流运输,保障市域畅行、快达全国、畅联江海;试点打造专项感知中心哨站,实现与重点企业、园区的技防设施联网联动、实时数据汇集,不断调优警力布控巡逻、强化技防物防设施整体布局,实现对仓储、管道等重点部位一键巡查,为及时处置打好前站。

3、推广涉企前置帮办制度。对全市新招引重大项目实行“项目警务专员”服务,提前参与介入、全程跟踪协调,做到一人受理、全局协办。对新建改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方案评审及工程验收、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等复杂审批服务事项提供“前置辅导”服务,帮助企业申办“一次过”。在全市公安服务窗口开设“涉企服务专窗”和“办不成事”窗口,为涉企业务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定制办理方案。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最优化解决方案,落实企业诉求直通机制。

4、完善涉企执法预警制度。出台涉企经济犯罪受立案指导意见,建立涉企执法全流程监测预警制度。对发现的违法立案、插手经济纠纷,超范围适用扣押、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的苗头倾向进行即时预警、即刻更正,常态化开展涉企挂案、强制措施清理。推动涉企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三书通达、一键预警”,告知企业修复信用等级时间、方式,对企业到期未主动修复的给与预警提示,对可能影响到招投标等情形的,提请急事急办。统筹涉企执法检查计划,大力提倡信用监管,切实降低涉企检查频次、提升单次涉企检查质效,确保“无事不扰,有求则应”。

5、坚持涉企交往清单制度。制定涉企交往清单,明晰警企沟通联络纪律要求,划出公安民警、辅警与企业交往的底线、红线、高压线,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经查实,第一时间纠违纠错,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严肃追责,及时纳入负面清单。延伸监督触角,拓宽监督渠道,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开通投诉平台等方式,跟踪督办,倒逼提升公安护航服务质效。

6、创建诉求高质办结品牌。强化跟踪问效机制,对涉企信访投诉形成专门企业诉求清单,第一时间流转、督办,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反馈。进一步加强与12345热线的对接联动,通过工单互派、人员跟班、月度交流、季度会商等方式确保涉企非警务求助及时流转、高效办结。加大企业反映强烈的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非法集资、合同诈骗、传播网络谣言、侵犯信息网络安全等侵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完善刑事保护快速响应路径,增强主动发现大案要案的能力水平,创建市域企业生产经营“大平安”品牌。

7、打造共建共创示范品牌。主动与检察院、法院开展企业行政合规指导,帮助企业利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强化内部管理、维持生产秩序;依托“云哨”系统,对涉企“车速异常”“疲劳驾驶”等给与点对点预警;建立“企业网络数据电子档案”,常态化进行涉企警情分析研判,提供风险隐患预警提示单,为企业送上个性定制化的“平安体检套餐”。深化与园区、行业协会共建,积极开展“无诈企业”、“法治园区”等品牌创建。

8、打造公安政务服务品牌。以建设“汇慧惠”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展示公安政务服务“汇聚+智慧+惠民”的新形象、新风貌。打造公安“网办中心”,推出更多涉企高频审批事项全流程网办服务,为支撑市域“一件事改革”等改革创新工作推动拓展“数字政务”新路径。探索“政务+警务+网格”融合新模式,延伸服务触角,不断丰富帮代办、流动办、巡回办等服务形式。做优公安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跨省通办”等系列便民利企政策,简化窗口办理流程,为企业、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安政务服务。

9、塑造全警暖心形象品牌。树立“公平公正柔性执法”理念,完善“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过错不罚”三张清单。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为民解忧,尤其对“夜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一老一幼一残”等弱势群体重点关注、优先服务,发掘一批公安暖心执法服务好人好事,及时宣传、表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载体,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新格局,加强“靖江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化营商环境特色亮点,坚持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挖掘、总结、宣传、推广,持续擦亮靖江公安暖心品牌形象。

10、推出便民惠企十件实事。聚焦“走在前、做示范、挑大梁、争上游”目标要求,发挥公安职能作用,推动公安“放管服”改革再提质、再提速,倾心倾力便民利企办实事。瞄准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全市公安机关“便民惠企十件实事”,并落实落细各项服务举措,努力让企业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公安温度”,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积极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软环境。

信息来源: 靖江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