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73234482/2021-00638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靖江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1-04-15
文号 时效

季市镇花家村:产业扶贫激发“造血”功能

发布时间:2021-04-15 15:46 浏览次数:

昨天,季市镇花家村花西组,中央厨房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所在地,冷链中心已初见雏形。再过一个月,项目生产经营性设施将建成投用,蔬菜大棚将启用。

  花家村地处季市镇西南,2017年脱贫,村级经营性收入过度依赖政策兜底,缺乏内生动力,长期稳定脱贫存在隐忧。季市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只有产业振兴,才能为农村增强“造血”功能,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季市镇依托“党建+扶贫”书记项目,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公司党支部”三位一体脱贫攻坚党建联盟,实施中央厨房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项目立足产业扶贫,突出党建引领,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目标,发挥村党组织领头羊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

  去年,季市镇以花家村、星光村“两委”为实施主体,通过投转股形式以及村集体、村干部、农技员共同投股,成立靖江中央厨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花家村党支部书记餐饮管理、生鲜产品配送经验丰富,星光村党支部书记擅长稻鸭、稻虾生态复合种养。两者聚合资源优势,可实现1+1>2的效应。”季市镇党委书记季祖平说。项目开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等农副产品规模化和订单式生产、收购、加工、配送,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餐饮、休闲等三产服务业有机整合。按照项目方案,建设生产经营性设施、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包括冷链中心(冷库与预处理中心)、连栋钢架大棚与简易钢架大棚(党建菜园)、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等。

  花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卫民介绍,位于花家村花西组的冷链中心、大棚投用后,主要为餐饮企业、机关食堂配送蔬菜、大米等。为了扩大效益,花家村还招引投资者发展蔬菜大棚,目前已达成合作,在冷链中心附近流转15亩土地,双方共享资源,合作共赢。

  季市镇中央厨房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通过党建引领,强化行政推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原料采取“中央厨房+三园(党建菜园、优质稻园、农家庭园)”订单生产模式。销售采用“中央厨房+客户(食堂、超市、家庭)”定制服务模式。以“中央厨房”为核心,实现“党建菜园、优质稻园、农家庭园”生产基地与“食堂、超市、家庭”终端市场三联动。项目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操作,保证生产源头绿色安全,让食品生产更加安全、卫生、便捷,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一体化产业链,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够有效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项目产品主要包含绿色大米、绿色蔬菜和精品水果等冷藏食品、散养家禽、健康水产、冷鲜肉品等冷冻食品和休闲垂钓、亲子旅游、农业科普等农旅项目三大类。李卫民告诉记者,花家村的蔬菜、大米等产品目前已销往企业、食堂等,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星光村稻鸭、稻虾共作初具规模,“翕翁”牌大米打响了知名度,星光亲子稻香游戏成为靖江市丰收节必选项目之一。两者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季市镇中央厨房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引入“两次分红”模式,惠及更多农户。项目与周边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产销合作,签订购销合同,对低收入农户的农产品按保护价收购,消除农户后顾之忧,形成稳定购销关系,实现利益共享,这是一次分红。项目在规模化开展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配送的过程中,获取增值部分收益,按照股权分配方案,扣除盈余公积后,对村集体、村干部、技术人员进行按股分红,两村的弱势群体可获得公益股分红,这是二次分红。这种“造血”模式,将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辐射力、威信力,带领村集体和群众致富。


信息来源: 靖江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