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437756/2021-02208 | 主题分类 | |
发布单位 | 靖江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1-09-27 |
文号 | 时效 |
1-8月份GDP支撑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6月以来,我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狠抓经济建设,各项指标运行持续平稳,经济发展不断向好,1-8月份全市GDP主要支撑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GDP支撑指标完成情况
(一)较好的指标
目前18项GDP月度监测指标中,我市有7项列泰州前3位,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 工业类指标(1项)。1-8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36.47亿元,同比增长43.6%,增幅列泰州第2位;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88.52亿元,同比增长21.0%,增幅列泰州三市三区第1位。
2. 贸易类指标(3项)。1-8月,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累计实现305.26亿元,同比增长56.1%,增幅列泰州第3位;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累计实现43.60亿元,同比增长55.9%,增幅列泰州第2位。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累计实现4.15亿元,同比增长93.3%,增幅列泰州第3位。
3. 建筑类指标(1项)。1-8月,全市实现建安投资126.74亿元,增长30.4%,增幅列泰州第2位。
4. 金融类指标(2项)。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0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存贷款余额加权增幅为11.8%,增幅列泰州第3位;1-8月,全市实现保费收入增长6.2%,增幅列泰州第2位。
(二)弱项指标
18项监测指标中,有11项列泰州后4位,其中,列第4位的指标有4个、列第6位的指标有5个、列第7位的指标有2个。具体情况如下。
1. 交通类指标(3项)。1-8月,全市公路总周转量增长3.6%,列泰州末位。原因是我市样本单位较少,且未有新增单位入库。去年底我市3家规上运输企业中有2家因车辆数未达50辆被交通运输部清理,目前仅余1家规上企业,而周边市(区)去年底普遍有新增,海陵区、高新区各增加3家,姜堰区、泰兴市各增加1家。水路总周转量增长7.3%,列泰州第4位。原因一是我市海洋运输企业少,且船舶总数和总吨位数偏低;二是我市沿江港口企业数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难以实现较高增长。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2.6%,列泰州第6位。原因是我市仅7家快递企业数据纳入核算,其他部分中大型快递公司(如顺丰等)在我市仅设立分支机构,所有业务量均纳入总公司所在地统一核算。
2. 房地产类指标(1项)。1-8月,全市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1.64万平方米,增长40.7%,增幅列泰州第6位。原因是近两年我市土地供应减少,房地产开发项目不足,新推楼盘匮乏,销售面积增长乏力。另外,我市城市体量较小,净流入人口持续回落,目前常住人口66.34万人,较2010年减少2.12万人;人均住房面积高,中心城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63平方米,住房发展总体水平已经较高。
3. 贸易类指标(1项)。1-8月,全市累计实现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0.90亿元,同比增长84.1%,增幅列泰州第4位。原因是住宿业重点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拉低了全市增幅,疫情期间,我市22家隔离酒店中仅3家是限上企业,未能对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形成有力拉动。
4. 规上服务业营收指标(6项)。1-7月,支撑GDP的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指标继续延续上半年趋势。其它运输业营业收入完成20.83亿元,同比增长49.9%,增幅列泰州第6位;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40.7%,增幅列泰州第4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39.9%,增幅列泰州末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37.6%,增幅列泰州第6位;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526万元,同比增长101.7%,增幅列泰州第4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完成2368万元,同比增长91.0%,增幅列泰州第6位。原因是库内原有企业可挖掘潜力不足,今年以来,我市未有相应的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服务业增长动力不足。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受疫情影响,我市道路货运、客运和城市公交客运周转量下降明显;二是能耗“双控”管控对工业经济存在影响明显。三是房地产销售面积难以持续高增长;四是服务业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少,单纯依靠存量企业提升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全年形势研判
下步工作,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能耗“双控”硬任务的要求,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直面困难,精准剖析问题,破解困难症结,深挖发展潜力,确保全市抓发展力度不降,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年度“争第一”信心不变。
1.围绕能耗“双控”提优服务。在全市能耗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做好规上工业企业用能监测与汇总,对重点能耗企业、高能耗低增加值企业加强梳理,开展耗能专项分析,将产出与能耗挂钩,促使全市在做优经济增量“分母”的同时,控制好能耗增量“分子”,将能耗“双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2.围绕引领“争先”超越极限。 围绕“争第一”的目标,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合力攻坚。把上级对指标要求传达到位、任务细化到位、责任压实到位,合力推动各项指标取得成效。各级领导围绕“督进度、查问题、解难题”牵头总抓、统筹协调;责任部门冲锋在前、衔接上下,及时掌握指标动态,确保各项指标超越极限。
3.围绕发展“弱项”抓铁有痕。加强对指标体系的分析研判,从牵头市领导,到属地部门主要负责人,再到一线工作人员,全面加强对各类指标的精准分析研判,找准主攻方向,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做到“优势指标出格抓、白板指标顶格抓、短板指标跳格抓”,谋划特色亮点,确保高质量发展抓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