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437756/2022-01491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靖江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2-10-11
文号 时效

1-8月靖江出口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出口现状仍需持续关注

发布时间:2022-10-11 09:56 浏览次数: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频发、俄乌战争持续、美元大量发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国内部分行业受到美国制裁影响仍在,国际营商环境变幻莫测,近期,汇率波动频繁,出口企业生产运营受到严峻考验。9月8日国家统计局靖江调查队按照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部署,开展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出口企业“危”与“机”调研,共有16家企业积极参与。调查数据显示,因靖江出口企业多向东南亚及欧盟地区出口,企业受影响程度不是太大。

一、企业多处中下游,话语权微弱

靖江地区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本次调研中民营企业共有13家,占81.3%;2家其他,占12.5%;1家港澳台资,占6.25%。其中,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10家,小微型企业5家。所调研样本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数据显示,最终产品生产为8家,占50%;中间品或关键零部件生产为7家,占43.8%;仅有1家纺织企业为原材料生产,还有1家为出口贸易企业。

今年,靖江企业出口贸易方向变化不大,其中13家表示未有调整,占81.3%;3家有所调整,占18.7%。出口贸易地区中排行前三的分别为东南亚,欧盟、英国和日韩,分别为6家,占37.5%;5家,占31.3%和4家,占25%;还有少部分企业出口贸易地区为美国、俄罗斯、乌克兰、非洲和其他地区。

出口贸易主要地区及占比情况


主要地区

数量

占比

东南亚

6

37.5%

欧盟

5

31.3%

英国与日韩

4

25%

其他

-

6.2%

二、企业生产运营总体向好,需持续关注

截止目前多数企业表示,虽然上半年周边疫情及本地两轮疫情影响了进度,但在复工复产后企业加班加点基本已弥补欠缺,出口订单平均交货期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其中,13家差不多,占81.3%;3家延长,占18.7%。

企业在手出口订单参差不齐。与上年同期相比,4家企业订单量增长,占25%,其中1家增长0-10%,2家增长10%-30%;1家企业增长30%-50%;6家持平,占37.5%;6家下降,占37.5%,其中下降0-10%和10%-30%的各1家,下降30%-50%和下降50%以上的各2家。据某锚链公司介绍,企业在手订单量10万吨,在手订单约12亿元,接单量比去年增长12%,预计2022年全年销售收入增长10%-15%。

半数企业对下半年发展不乐观,预计出口订单放缓。仅2家企业对下半年企业发展表示乐观,占12.5%;6家持平,占37.5%;6家较为困难,占37.5%;2家非常困难,占12.5%。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预计下半年出口订单4家增长,6家持平,6家下降。

原材料价格多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参与调研的16家出口企业8月份主要原材料价格9增2平5降。主要原材料交货时间与去年同期几乎无变化,仅1家延长。8月份企业主要产品价格5增6平5降。

企业经营情况整体稳中向好,但部分行业值得关注。调研显示,今年1-8月企业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5增6平4降1亏损,其中1家企业增长50%以上。1-8月企业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7增3平6降,下降30%-50%和下降50%以上的各有1家。

三、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措施

要素成本较高(原材料、能源、人工等)是企业的难题之首,有9家企业反映该问题,占比56.3%。一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受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伏不定影响较大,加上地区疫情影响企业采购人员无法外出考察市场原材料差距,而复工复产后急于交付订单,只能任由上游企业开价。据某企业介绍,该公司原材料用钢占比超过50%,对订单利润产生直接影响,致使企业的利润总额波动风险加大;二是人工成本高,靖江企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靖江人口老龄化明显,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高,做一线操作工的意愿不高,人工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逆全球化”浪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上升,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不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加剧出口企业贸易风险。据某锚链企业介绍,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对锚链产品进口关税进行调整,直接由0关税加征至25%,高关税超出美国进口企业可承受范围,改从非贸易摩擦国家进口,导致美国市场份额减少。

海运费用较高、国际物流不畅。受全球疫情不间断影响,国际物流运输严重不畅,俄乌战争的持续不断致使航运中转困难,传统的海上运输订单爆仓,港口集装箱供不应求,进出口产品滞港明显增加。

企业为应对困难,“危”中寻“机”、转“危”为“机”,主要采取的措施:10家企业采取强管理,降成本,占62.5%;7家企业研发新产品或提升产品质量,占43.8%;6家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占37.5%;5家企业出口转内销,开拓国内市场,占31.3%。还有少部分企业采购国内原材料替代进口或利用金融工具降低出口风险。据某企业介绍为应对困难,该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措施:一是加强转型升级,做强细分市场,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严峻形势加强转型升级,根据市场形势,公司不断调整战略,认真分析自身特长、优势,正确选择产品定位,开展错位竞争,努力成为细分市场的引领者;二是强化基础管理,严控产品质量,一方面强化基础管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增强采购成本控制能力,加强设计、采购和生产工序中的成本管理,减少成本开支,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质量风险,严格质量追责制度,完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同时,要探索劳动用工方式的改革,把管理的基础扎根于班组,从管理体制上强化质量和安全工作。

四、企业急需多方政策支持

调研显示,减税降费位列第一,有9家企业提出,占56.3%。降低融资成本和加大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政策支持并列第二,有4家企业提出,占25%;优化提高我国国际货运能力,协调解决进出口产品滞港问题和加大出口转内销政策支持并列第四,占18.8%。还有部分企业提出需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个性化汇率避险产品等金融服务和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履行外贸订单的企业给予帮助。


信息来源: 靖江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