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437756/2021-01193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靖江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1-08-08
文号 时效

上半年靖江市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8 17:15 浏览次数:

上半年,全市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精准优化营商环境,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91亿元,同比增长16.3%,居泰州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8.35亿元,同比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6.83亿元,同比增长16.2%,两年平均增长8.5%。

(一)稳产保供落实有力,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4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34亿元,同比增长1.5%。严格落实粮食“面积和总产不减”要求,粮食生产总体平稳,全市夏粮种植面积26.64万亩,总产量10.11万吨,均比上年略增。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5.82万亩,产量9.93万吨。

(二)工业产能加速释放,主导产业支撑强劲。

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16.12亿元,同比增长48.0%,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7.14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均居泰州第一,分别高于泰州平均水平7.6和3.3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全线发力”。造船行业形势良好。上半年规上船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23亿元,同比上升31.6 %。以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为代表的船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保持良好态势,全市造船完工量39艘488.9万载重吨,同比上升11.3%,占全国的比重达23.4%,占全省的比重达53.8%;新接订单107艘1095.8万载重吨,同比上升403.6%,占全国的比重达28.7%,占全省的比重达61.2%;手持订单200艘1809.2万载重吨,同比上升30.8%,占全国的比重达20.9%,占全省的比重达48.4%。汽配产业明显回暖。重点骨干汽车配套企业围绕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大新产品开发,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产销明显回暖,汽配产业实现产值92.65亿元,增长60.8%。电机电器稳步回升。以三江电器、大中电机、靖江互感器等为代表的全市电机电器行业也稳步回升,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70.5%。工程机械带动强劲。包含通(专)用设备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上半年行业产值同比增长56.3%,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0.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长迅速。上半年共实现产值102.80亿元,增长55.1%,其中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分别增长76.2%、52.1%、42.6%。

(三)服务业持续恢复,规上营收稳步增长。

1-5月,全市148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15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0家,实现营业收入13.43亿元,同比增长61.9%。分行业来看,其它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57.6%,居泰州第4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79.6%,居泰州第4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55.4%,居泰州末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48.9%,居泰州第6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1亿元,同比增长138.1%,居泰州第3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0.2亿元,同比增长131.4%,居泰州第6位。

(四)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项目建设就是生产力。今年以来,我市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大型新材料基地等产业领域,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攻坚力度。上半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00亿元,同比增长28.7%。从产业结构看,实现工业投资83.50亿元,同比增长58.2%;实现服务业(含房地产)投资42.73亿元,同比下降5.2%。从具体构成看,实现制造业投资81.75亿元,增长64.5%,增幅逐月提升;实现高技术产业投资19.33亿元,同比增长79.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5.2%,比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项目结构不断优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源动力。

(五)内循环活力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45亿元,同比增长42.8%,增速高于泰州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居泰州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7.5%;限上零售额37.51亿元,同比增长77.2%,增速高于泰州平均水平33.0个百分点,居泰州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25.5%。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全市21个大类有19类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90.5%。分领域看,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同比分别增长72.9%、36.3%。升级类消费持续旺盛,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汽车类消费同比分别增长83.9%、80.2%和49.3%。全社会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97.3%、69.1%,两年平均增长0.7%、4.8%,前期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住餐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六)财政收入量质齐升,普惠金融投放有力。

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3亿元,同比增长25.3%,税收占比80.1%。其中,靖江本级完成38.54亿元,增长31.8%;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完成4.09亿元,下降14.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90亿元,同比增长40.4%。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1495.76亿元,增长12.3%;各项贷款1285.48亿元,增长12.9%,其中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200.59亿元,占比15.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提高。

(七)居民收入总量领先,增长速度有待提高。

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2元,同比增长13.4%,增幅居泰州末位。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5元,增长14.8%,增幅居泰州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78元,增长12.5%,增幅居泰州末位。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经济喜中存忧。

1. 工业利润受挤明显。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成本冲击持续显现,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造成我市龙头出口型企业汇兑损失增加,同时我市小微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涨价压力,利润空间挤压明显。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成本为458.27亿元,同比增长32.2%,高于营业收入增幅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7.03亿元,同比下降17.8%,剔除重点企业扬子江船厂投资收益影响,我市企业利润总额增幅为18.8%,仍低于营业收入增幅13.2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2. 产销衔接问题需要关注。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34.16亿元,同比增长32%,低于产值增幅16个百分点,列统工业产销比位86.7%,在泰州市(区)中位次靠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幅度达13个百分点,是泰州市(区)中回落最快的地区。由于产销衔接不畅,造成企业库存压力增加,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增长50.4%;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9.8%,产成品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率达到36.9%,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3.高产出低收益亟待优化。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8%,高于泰州排名第二的兴化市5.7个百分点;规上增加值增长24.9%,高于排名第二的高港区1.4个百分点。规上增加值增幅远低于产值增幅,与其他地区相比,增加值领先优势明显弱化。主要原因是我市主导产业中传统产业比重较高,自主品牌建设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企业中国林、新程、华达、新舟等体量大,增幅快的企业增加值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增加值的贡献小于对产值的贡献,增加值增速获得感不强。

(二)投资结构调整不快。

二季度以来,我市投资结构加快调整,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4.5%和79.1%,但总量仍然偏小,占比提升幅度仍然较慢。制造业投资实现81.75亿元,占泰州的比重仅12.9%,在各市(区)中居第5位,总量仅是第一位泰兴的62.2%、第二位高港区的67.8%。在库制造业项目规模仍然偏小,累计投资超1亿元的项目仅8个,超5000万元项目仅26个,新招引大项目尚未能达到入库标准,缺乏单体大项目的情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为15.2%,在各市 (区)中居第5位,与第一位的高新区相差15个百分点,与泰州平均水平相差4.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部70个高技术投资项目中本年累计投资超5000万项目仅11个,超2000万项目仅26个。

(三)发展短板破解较难。

1.房地产类指标。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增幅位次均比一季度提升1位,居泰州第5位。但从三个方面来看,下半年保持高增长难度较大。一是待售存量下降。上半年,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1.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7.3%。二是在建面积萎缩。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11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7.90亿元,同比下降7.7%。三是预期增量偏少。今年上半年入库新开发项目仅2个,其中达到销售标准的仅有1个项目,新开发楼盘匮乏难以支撑商品房销售面积高位增长。2.交通类指标。4个支撑指标位次均居泰州后四位。与一季度位次相比,公路总周转量仍居泰州第7位;水路总周转量增幅虽比一季度提升7.1个百分点,但仍居泰州第6位;其他运输业营业收入增幅从第3位回落到第4位;邮政业务总量从第4位回落到第6位。3. 文体娱乐业指标。上半年,我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幅居泰州第6位,比一季度回落2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增幅居泰州第7位,比一季度回落1位。

三、对策举措

上半年,全市上下一心,共同发力,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去年下半年经济发展的恢复,要保持全面高增长难度较大。为稳定良好发展态势,全市仍需认清形势,凝心聚力,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一)强化固本培源,释放发展潜力。

上半年,全市各行业新增规上单位仅四家,其中工业和服务业为空白,各项指标增长后劲不足。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从企业注册、项目入驻环节向后续服务环节延伸,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领域,积极培育和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壮大规上企业规模,做强企业增量。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能力为目标,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打造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群体,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二)强化项目推进,激发内生动力。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推进青山控股集团靖江不锈钢深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江苏南钢(靖江)特殊钢生产基地项目、车汇莱汽车循环智造产业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打造靖江建设千亿级的金属材料集群和高端装备制造集群的主力军,将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助力靖江跑出发展“加速度”。

(三)强化科学指导,促进精准发力。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紧密联系属地,对行业、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度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要素配置,达到科学发力,避免指标的大起大落、板块的异常波动,确保企业产出稳定可持续,行业贡献平稳能支撑。各部门在运行监测时,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要强化对指标的匹配性、数据的关联性、环比的逻辑性的预调、预警、预控,确保数出有据,支撑有力。

信息来源: 靖江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