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438505/2025-271758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靖江市生祠镇 发文日期 2025-03-18
文号 时效

2024年度生祠镇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18 17:42 浏览次数: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使命担当,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稳预期、促增长,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积极应对复杂形势,不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一是实体经济信心提振。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全镇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12%,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4.6亿元、规上工业开票2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5亿元。二是创新能级加力提升。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成立刘国钧工业园。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培育,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审核验收2家,获批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1家、国家实用性发明专利56件,企业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成功拓展俄罗斯、西班牙等海外市场。三是项目建设扎实有力。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低效闲置用地企业数据库,科学制定盘活计划,全年盘活闲置土地86.15亩。以“项目管家”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提供全要素全周期服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完成亿元开工项目2个,亿元竣工项目2个。

二、坚持夯基础、抓创建,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一是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巩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成效,农业生产任务序时完成,实现粮食总产量5.57万吨、蔬菜4.2万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纳入农产品经营主体164家,生产档案和追溯巡查覆盖率达100%。开展“铁牛卫士 护航三夏”行动,推广特色农业机械200余台,农机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园区创建提质争先。完成粮食社会化服务中心、香沙芋科技集成示范基地等7个年度实施项目,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一期项目建设基本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通过省农业农村厅中期绩效验收,评估得分列全省第二。粮食智能化烘干加工、唯甜央厨、渔光互补等3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调度。“生祠堂”系列农产品亮相新华网溯源中国(王府井)超级发布会,香沙芋入选全国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获评全省品牌农产品营销促销大赛金奖。三是强镇兴村更有实招。持续探索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机制,成立“靖江市和美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做实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一事一议”项目7件。凝聚村企联建合力,实施光伏发电项目2个,新增家庭农场4家。全年村级集体经济增幅达22.9%。唯甜央厨被认定为泰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坚持强功能、提品质,镇村建设步伐加快

进一步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动镇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力。一是布局规划更加科学。编制全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提高和美古镇空间品质。系统做好乡村发展用地保障,全年完成7个批次80余宗用地农转,成片开发1、2号片区通过省厅备案。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耕地转进和永农整改有序推进,林保、永农储备方案顺利上图。新生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案例成为全市先行先试典范。二是镇村发展呈现新貌。实施农村公路示范创建项目,对红北路、老江平路等7条计20公里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对新夹路、朱惠路实施亮化改造。落实“百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要求,利珠村、东进村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跃村创成省级绿美乡村,七里村完成省级绿美乡村提升,三河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新义村、法喜村完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项目。建成农民安置房113户,修复农村危桥12座,青年人才公寓项目顺利封顶,人防疏散基地进入装修阶段。三是生态环境加快改善。严格对标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全力以赴推进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省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标准,建设生态河道2条,长度3.93公里。补齐群众生活短板,对2004户农村户厕实施改造。原新丰及红光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归集点投入使用。

四、坚持优供给、惠民生,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残疾人专场招聘”等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00余人。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工作,落实长期护理险、老年险,开展助老、助困爱心助餐服务,推广乡村医疗互助,镇老年协会创成3A级社会组织。推进殡葬改革,郭璞文化园列入市殡葬规划,提升公墓、历史埋葬点及烈士陵园4处。规范地名编制,传承历史文脉,制定《生祠镇地名规划》。二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立农文康旅攻坚支部,全面提升岳庙故居及乡村生态廊道形态,生祠人文旅游区列入泰州市重点文旅招商项目。深挖特色底蕴,承办央视《乡村大舞台》节目,成功举办春岳市集、岳飞文化周、宋风雅集·忠义庙会、公益健步行等活动,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注重保护开发名人资源,成立刘国钧实业思想研究会,叶飞将军驻留地竣工验收,完成第四次文物普查。文体事业多姿多彩,承办第九届省运会泰州赛区乡村定向赛事,挂牌泰州曲艺家协会创演基地,小品《智斗》入围泰州新创节目展演,东进村书画展示馆获评省现代美术馆分馆。三是安全稳定持续巩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厂中厂”企业、铝镁金属粉尘企业等九大领域进行重点整治,全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500余家(次),排查各类隐患3700余个。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对镇综合指挥中心、政府专职消防队、生祠派出所进行多网融合提升,组织联合实战应急救援演练2次,对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进行安全教育培训10余次,有效提高各级火灾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

五、坚持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致力提高工作效能,务求政府履职有为有效。一是服务能力优化提高。常态化推进“惠企走访稳增长”工作,举办镇商会会员大会,开展走访调研、纾困解难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构建和谐、清亲的政企关系。二是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自觉接受镇人大、政协联络委和社会各界监督,实施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6件。严格落实“12345”工单办理批办、督办机制,办结率100%。三是依法行政持续深化。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学习机制,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做好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综合行政执法二、三中队,强化日常管理考核,队伍建设更加规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廉政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与此同时,统计、民宗、审计、双拥、老龄、工青妇、慈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时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向好态势还需继续稳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资源要素制约难题亟待破解;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尚有差距,基层治理创新力度还需加大;安全生产、生态建设还要久久为功,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全镇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抢抓乡村全面振兴新机遇,自加压力、奋勇拼搏,努力走出生祠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求突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进一步积蓄进的力量、夯实稳的基础,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强基固本。坚持把工作重心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筑牢经济发展“基本盘”,推动成长企业做大,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加快中小企业做精,计划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统筹抓好“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业标房挖潜利用等工作,保障优质企业发展,盘活低效闲置用地70亩,计划新开工亿元项目3个、科创项目5个、新竣工亿元项目2个。二是聚焦创新转型提质增效。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招引优质企业入驻刘国钧工业园,深化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工程,以光伏产业、电机配件、矿山设备、泵阀制造、汽车零件为支撑,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泵阀及附件、车用配件等先进制造业。三是聚焦服务保障优化环境。充分挖掘企业上下游、配套及关联项目投资潜力,积极为投资项目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优质服务引领优质项目落地生祠。落实金星工业园规划编制,高质量打造以洁净行业和门窗行业为特色的产业基地。优化涉企政策直达机制,充分释放政策潜能,加快推进新丰工业园建设。

二、树品牌、创特色,促进农业跨越发展

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一是加快示范建设。深入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落实食品加工产业园发展规划,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二期项目建设。提升省级示范园区创建水平,高标准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确保通过省农业农村厅评估验收。强化担当作为,积极筹备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是推进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力度,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探索建设“智慧信息化管理中心”“无人农场”“数字渔场”等示范基地。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打造1.5万亩粮食单产提升“百千万”高产示范片,推进主要作业环节老旧机具更新,完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三是提振集体经济。发挥“强村公司”致富带富作用,落实村级经济发展政策,实施光伏发电、粮食物流发货点、粮食仓储用房等项目,加快培育经济强村。推进“数商兴农”和“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直销直供、冷链配送等业态。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

三、夯基础、显内涵,实现和美宜居宜业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和谐宜居、富有魅力、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一是高品质规划建设。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展镇区国土空间详规编制。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对镇域范围内的相关道路实施提档升级改造。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计划建成安置房49套,完成人防疏散基地装修。规划建设“芋见香园”民宿康养小区,提升“生如夏花”“芋见芳华”绿道,打造思岳桥、232省道等关键节点,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慢旅游”体验。二是高标准精细管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对农村公共空间环境进行治理,加快管网建设,实施集镇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道路的秩序管控力度,完成新丰及红光农贸市场改造,推动集镇经营规范化、卫生保洁常态化、文明秩序长效化。三是高颜值塑造生态。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六大专项行动”,以高水平生态护航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两年行动计划,确保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600余户农村户厕进行改造,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实施垃圾中转站老旧设备更新。组织七里村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法喜村创建省级绿美乡村、三河村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重治理、优服务,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一是促进民生事业高质量。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带动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推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发展,强化困难人员精准帮扶,加快全镇殡葬改革步伐。关注低保家庭、困境儿童等服务对象,兜牢保障底线。二是提升文明文化软实力。细化制定“和美古镇·忠义生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魅力农耕”“风土文化”“品质康养”“印象旅行”四大工程,推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继续做好“文旅促消费”文章,在春节、三月廿八、国庆等节点,举办专题文旅活动。规划设计柳溥庆纪念馆,启动岳庙刘国钧故居AAA级景区创建申报工作,做好浦骊珠墓、竹林人家等遗存保护,出版《生祠镇志》,不断打造人文高地。组织七里村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是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对群租房、燃气使用及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中频炉、有限空间及“厂中厂”等重点风险环节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加快构建安全生产现代化监管格局。发挥萃竹苑中心社区党委龙头作用,推进集中居住区基层治理规范化。实行信访事项办理“1+N+1”见面工作制度,建立重点领域风险捕捉和联合处置机制,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五、转作风、强法治,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持之以恒转作风、增干劲、抓落实,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本领。抓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诚恳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二是锤炼实干为民的过硬作风。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精心组织、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决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大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之风,抓实精文简会、基层减负等工作,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是弘扬廉洁干事的清风正气。坚持以廉洁政府建设为统揽,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严肃认真做好市委巡察“后半篇文章”,立行立改、建章立制、确保长效。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和廉政风险防控,坚决守牢廉洁行政底线。

各位代表,生祠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奋力赶超的关键阶段,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走在前做示范,坚决挑大梁争上游,为书写生祠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 靖江市生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