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43853X/2022-00308 | 主题分类 | |
发布单位 | 靖江市新桥镇 | 发文日期 | 2022-02-18 |
文号 | 时效 |
2021年新桥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桥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镇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项目突破、改革攻坚、产城融合、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完成工商业开票销售200亿元,增加26%,工业开票销售125亿元,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亿元,增长14.4%。
一、抓转型、聚动能,经济发展稳步提升。项目建设纵深推进。新签约江苏飞煌等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香港通途实业等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个;新开工民诺特种等亿元以上项目8个,格兰高效节能新材料换热系统等省集中开工项目顺利推进,正原、翰纳等5个“三比一提升”重大项目主体封顶。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先进金属材料产研中心、环保产业孵化园主体竣工,项目签约入驻率达70%。加速临港产业布局,完成苏恒码头国有收购。实施产学研项目10个,新增发明专利12个、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发展支撑有力。引进省“333工程”等高层次人才6名,发放科技人才专项奖励85.4万元。格兰环境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产品认定,民生重工获评省级小巨人企业,优耐、联兴等1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双达、飞跃通过泰州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创成泰州信用管理示范企业1家,17家企业入库“千企升级”名单。
二、夯基础、扩优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70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超3万吨,生猪存栏量超8400头,优质水产养殖面积占比达88%。创成泰州“四星级”农产品监测站,“靖江长春鳊”成功申报国家级地理标志。完成重大农业建设项目6个,泰州4A级农业园区通过认定。农村经济大幅跃升。积极开展“政经分开”试点改革,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70万元,同比增长25%。成功申报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示范合作社4家。村容村貌加快提升。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新竣工环新北路五星段,新开工润江路北延段,完成南新桥等7座农桥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实施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6378户,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评估。德胜村创成泰州市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示范村。
三、拓空间、优品质,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安居品质有力彰显。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新和园小区主体封顶,润新公寓、富江新苑发证工作有序推进。“四横五纵”路网逐步升级,竣工润新大道西段改造工程,新江路、振新路、联新路等市政路网同步建设。宜居生态深度优化。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责任,“十年禁渔”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成功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实施“幸福河湖”水系工程,疏浚治理上青龙港、联兴港等通江河道超4公里。乐居体验稳步升级。围绕“精致城市”目标,开展环卫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升级,主管网覆盖率达90%以上。完成文东府、成蹊广场商业地块规划设计,推动原双达地块上市,新增个体工商户572家,城市经济日益繁荣。
四、补短板、兜底线,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2026名困难人员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西片区医养融合项目正式运营,积极打造“智慧康养+高端医疗”典型。落实普惠型殡葬政策,生态生命主题公园一期完成序时目标。社会治理日益精细。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率超93%。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显著,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投入使用,全年办结信访案件2632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持续开展“百团进百万企千万员工”安全宣讲,累计排查整治企业安全风险隐患1764次。教文体旅日臻繁荣。成立泰州首家镇级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资金超2500万元。举办“同心抗疫”美术作品展览、亲子徒步公益行等惠民活动300余场。启动四墩子历史文化街区设计,规划沿江农旅经济带,逐步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五、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持续深化。依法履行政府职责,整改落实营商环境巡察反馈意见25条。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代表意见109件。普法工作效果显著,水三、德胜、孝化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效能建设持续改进。开展“联企入企惠企”行动,建立融资需求摸排长效机制。窗口服务提级增效,落实便民利企举措50条,助力首个外资项目“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全年办理政务热线、市长信箱1869件,公开政务信息547条,按时办结率100%。廉政建设持续规范。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压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施“清风强基”专项整治,紧盯危房改造等重点领域,处理违规违纪9人。强化政府资金管控和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镇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税务、供电、供水、金融等驻镇部门同心同向,人武、共青团、妇联、工会、统战等条线协力奋进,取得了激越人心的可喜成绩,为本届政府五年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新一届政府未来五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五年,是新桥发展史上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疫情常态化的持续影响,我们坚持稳字当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
五年来,最鲜明的导向是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质态实现“三个提升”。区域发展的影响力跨越提升。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第144位,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跃升至160位。全镇工商业开票销售达200亿元,五年增幅达182%,三大主导产业形成百亿级规模。项目集聚的带动力显著提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相继落户,累计入园达产项目23个,园区建成面积近千亩。乡村振兴的核心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创成泰州级农业产业园2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1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
五年来,最显著的变化是始终坚持城建“第一抓手”,城乡面貌实现“三个改善”。空间蓝图的统筹性全面改善。从“战略布局”到“落子起势”,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一体推进,“一城四区”新发展格局日渐清晰。功能布局的协调性大幅改善。以提升区位优势为主线,新桥城医院、邻里中心、四墩子幼儿园等重点工程竣工投用,“四横五纵”路网全面铺开,产城融合迈入新时代。生态环境的宜居性有力改善。全镇整洁村达标率100%,创成全市首家国家卫生镇。深入实施“健康长江新桥行动”,高标准打造5公里生态绿色廊道,上九圩港荣获泰州市十佳“幸福河湖”,“拥江发展、三生融合”的城市风貌跃然而生。
五年来,最可喜的收获是始终坚持民生“第一追求”,社会事业实现“三个进步”。民生保障的精准化水平大幅进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低收入农户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126”精准医疗救助模式获省级肯定。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递次进步。借力改革赋能乡村治理,“365”社会治理模式全市推广,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全面进步。成功举办三届文体旅游节,新桥城实验学校普高录取率稳居全市上游,新桥城医院职业健康体检中心建成投用,获评省级健康镇、省级区域型医疗中心。
五年来,最强大的底气是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改革突破实现“三个优化”。管理体制的融合度显著优化。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评估,出台全市首个驻镇部门综合考核办法,调优“两办六局”组织架构,实现机构“整合”向“融合”重塑。营商环境的贴心度不断优化。坚定践行“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理念,推行“1230”机制,打造“新满意”服务品牌,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和“首席代办员”制度,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行政服务的便民度日益优化。560项下放权力清单全方位承接,81项审批服务类事项“一窗通办”,79项事权“不见面”办理,两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平均办理速度提升60%以上。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离不开镇人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新桥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群众,向驻镇部门、群团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新桥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区域发展千帆竞发的严峻形势,我镇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产业层次不优、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步伐偏慢的阶段性痛点仍未攻克;传统企业创新意识不足,“特精尖”项目偏少,增长动力仍处于中游水平;高水平城乡融合尚需持续发力,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需深化提级;乡风文明有待进一步涵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任重道远,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推动新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及2022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新一届政府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深层次跨江融合发展全面提速,为新桥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存在、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紧迫、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也为新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保持定力、抓牢机遇、发挥优势、守正创新,全力以赴投入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征程中去。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坚定“重装集成港、高端智造园、生态幸福城”目标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力打造靖江副中心,再塑强镇新标杆,为靖江“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市”贡献新桥力量。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工商业开票销售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企业数突破100家。城市建设实现大突破,核心区现代滨江城市面貌初步呈现,区域承载力、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力显著提高,宜居宜游、产城融合的城市品质得到彰显。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聚焦“优质教育、健康医疗、幸福养老”,全面做优公共服务民生保障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围绕上述要求和镇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产业强镇,打造实力新桥。启动产业强链倍增计划,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转型升级。全面推进项目突破,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紧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重装物流、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亩均产量和农业技术水平,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一村一品”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布局。做优产业服务支撑,激活创新活力,构筑层次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规划立镇,打造品质新桥。修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全面提升老镇新城功能品质,加速推进城市核心区建设,打造新桥湖商圈、图书馆、文体中心等功能板块,提质扩容老镇基础配套,完善道路管网体系,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规划,合力打造特色田园村落。以绣花精神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优化整体空间结构,构建镇域中心城、产业集聚区、港口物流区、生态涵养区、农业发展区等“一城四区”发展新格局。
——坚持改革兴镇,打造活力新桥。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做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做优“店小二”服务团队,打响“新满意”服务品牌,打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坚定实施“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推动国有公司实体化运作。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广“政经分开”成功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显著提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坚持民生惠镇,打造幸福新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形成教育强基、人才强产良性循环。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完善养老托幼服务供给,开展寓教于乐的品牌活动,形成惠及全民的文旅服务体系。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履职的起步之年,也是推动新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发力之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实现工商业开票销售230亿元,增长15%左右;工业开票销售145亿元,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亿元,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经济质效和产业层次双提升
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新桥发展的看家本领,围绕“高端智造园”定位,科学构划产业发展蓝图,推动全域生产力布局规划编制。主攻“先进金属材料、环保装备、智能厨电”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强化“链式”思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重点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建设”五大重点工程,制定产业强链“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提高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规模,推动环保装备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智能厨电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统筹临港布局。紧盯“重装集成港”目标,力争将部分岸线功能调整为生产岸线,完成港口码头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沿江港口“提级引培”计划,紧跟四川科新股份等专业港口运维项目,上游规划建设5万吨级码头泊位,打造大宗商品集散基地,下游盘活苏恒码头,建设重装物流基地,以临港产业集群助力实现港产共进。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紧盯量态做优企业。实施企业优强工程,做好规模企业、优质小微企业梯度培育,支持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入驻标房,不断壮大企业队伍。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着力培育一批深耕市场、细分领域“冠军型”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规上企业15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紧盯业态做强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打造一批区域领军、行业领先企业,培育双达、民生2家龙头企业上市,新增工业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润新、城乡实体化运作,建立国企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资监管机制,提升投融资能力。紧盯质态做精企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收储再招商、联合开发、嫁接重组等方式,盘活低效土地200亩以上。稳妥推进“小散乱”作坊式企业、沿江企业整治提升,倒逼企业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双控”政策,积极推进镇域铸造企业产能评估,鼓励企业建立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10.6万平米屋顶空间,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优化项目建设质态。拓宽项目招引路径。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持续打好组团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组合拳”,紧盯苏锡常、北上深等重点区域,重点攻关产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超20个,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个。提速项目建设效能。加快签约项目快落地、早建设,持续跟踪服务在建项目,推动北京腾达、欣业诚等10家企业入驻投产。梳理项目建设计划,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大力推进飞煌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先进金属材料产研中心、环保产业孵化园竣工交付,确保新开工重大项目9个,新竣工重大项目6个。健全项目保障体系。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明确党政领导挂钩、落地问效等工作职责。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践行柔性执法监管,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申请程序、精简审批环节,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定期组织企业家召开座谈会,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驻企联企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二、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平台建设和人才培育双提档
建强产业服务平台。打造科技研发平台。聚焦“专精特新”产业园,加速产业平台建设,支持润新表面引进省级以上研发团队,推动涂镀国家实验室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合作沟通,探索现有研发载体市场化改革。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加强科技投入保障,优化政银企合作共赢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科技、资本、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探索“国资领投”模式,建立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让创新型企业“生于科技、长于金融”。健全生产配套能力。培育壮大现代物流、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探索搭建核心产业智能平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以“两化融合”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强化科技有效供给。做大科技总量。坚持面向高等院校引进先进技术,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撑能力,形成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创新格局。力争全年落地产学研项目超10个、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做优科技含量。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迭代升级,重视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计划完成超千万元技改项目6个,建成智能生产线2条。做强科技增量。增强科技投入保障,强化“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导向,运用市场思维促进创新、产业双向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强科研投入,承担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
加快人才资源集聚。引培蓝领人才。聚焦“高精尖缺”,依托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江苏特检院靖江中心等平台,培养、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支持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孵化园。力争全年引进高技术蓝领工人50名、高层次人才超2名、创业型人才超5名。激发干事活力。创新园区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唯才是举,打破身份藩篱,推动“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国有企业薪酬包干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激励干事创业热情。壮大创业队伍。加强企业家梯队培养力度,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511”工程,培养造就5名以上擅长管理、行业知名的“领军型”企业家,培育汇聚10名以上经营业绩突出的“中坚型”企业家,培植壮大100名以上富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中青代”企业家,让更多“千里马”在新桥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三、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双提速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稳定6.22万亩主粮种植面积。积极上争新柏、水三、务本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实现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提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质稻麦、特色果蔬、休闲观光等农旅产业,建成服务中心、乡村综合体、湿地创意园、果蔬产业集聚区、绿色产业发展区,争创泰州市5A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加强农业深度开发。实施池塘尾水净化长效管理,加快构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格局。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完善稻米加工产业链,依托“田福泰之缘”绿色大米品牌,形成“种产销”一体化产业路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科学规划农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科学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18个行政村规划编制报批。加强农村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以德胜、新合等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基础,串点、连线、成片,加快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集群。提档基础设施。做好“四好农村路”管理提升,加大破损农路维护力度,对临河路段、急拐弯路段加装安全防护设施,有效改善路域环境。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理,实现10条入江港道水质达标。打造特色精品。结合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农旅品牌,依托沿江风景,着力打造渔忆文化主题公园,实现一、三产联动,争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力争全年新增试点圩9条,农户200家,打造乡村宜居新样板。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释放闲置资源效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政经分开”经验,推动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力争年内实现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益分红。推动社会资本有序下乡,积极探索村集体“优势互补”“飞地抱团”等合作发展模式,持续开展村企联建行动,促进农村与企业多领域、多元化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引导礼圣兴达农机合作社建立万亩绿色稻米产销联合体。鼓励返乡人员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规范化、示范化创建。探索“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双龙电商服务中心、礼圣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村民“双富”工程。助力实现农民富裕,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源管理职能,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用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6条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全覆盖。
四、以城乡统筹为路径,推动功能形态和生活品质双提能
提升城乡载体功能。谋划新城功能板块。围绕“生态幸福城”定位,统筹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村庄规划“多规合一”。加快新桥城核心区功能板块建设,推动公交首末站等基础配套落成,启动文东府、成蹊广场、2#地块(新桥城医院南侧)商业开发。构筑内畅外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动润江路“北延南拓”,打通环湖路等4条“断头路”,增设部分路口红绿灯和视频监控。推进老城有机更新。摸清老旧小区底数,综合改造提升区域环境,重点解决小区飞线、非机动车充电设施等问题,完成礼士农贸市场等惠民工程。疏通镇域“毛细血管”,加强污水主管网建设,继续推进三兴、富江、孝化等安置区雨污分流改造。增强群众安居保障。有序推进核心区拆迁安置,启动铁塔沿线、1#地块(信丰广场北侧)拆迁工作,完成产业园8期拆迁。加快推进新和园小区、原钢厂地块安置房建设,打造高品质宜居住宅区。
提质绿色生态环境。抓好水系生态保护。多方联动架起沿江“保护网”,成立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推动新桥滨江湿地公园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继续开展沿线码头整治。常态化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非法捕捞三年专项整治。认真落实河长制,持续实施“清水入江”行动,全面完成中小河流、西部水系二期工程建设。抓实绿色低碳发展。认真做好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开展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回头看”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严控企业“三废”排放,确保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力度,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公共亮化”智能化改造,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抓细土壤综合治理。致力“净土永护”,优化全镇垃圾收集点,打造智能监测监控系统,“日产日清”形成密闭化运输闭环。压紧压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固体废物处置中心。
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强镇容管理精致度。高标准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完善环卫责任制,加强背街小巷暗角治理。严格城镇管理综合执法,严控占道经营和乱堆乱放问题反弹,规范临街商铺店招店牌,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社区治理联动率。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提高富江、孝化、润新公寓社区管理水平。完善大城管统筹联动机制,建立联勤巡逻、联合整治、联动管理“三联机制”,精准治理社区管理难点堵点。加深乡村环境管护力。深入推行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落实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探索建立以村民自治、市场化运作为核心的环境卫生长效治理机制。加强河道长效管护,对合兴港西侧、文东港、老川心港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争创省级“生态河道”典范。
五、以共建共享为宗旨,推动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双提高
完善保障体系惠民。强化社会保障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救助、重点人群保障服务五大体系,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进一步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启动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3年内实现镇域全覆盖。优化就业增收渠道。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增公益性岗位5个,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体实现多渠道就业。聚焦劳动者素质技能提升,抓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动形成劳动力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提高整体收入水平。深化医疗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新桥城医院医共体建设。持续关注多样化养老需求,依托“12349”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医养融合、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实施“医网通”工程,实现市镇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提档公共服务利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用好润新教育发展基金会,全面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激励优秀教师乐教善教,助力贫困学子成长成才。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桥中心幼儿园工程。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整治规范校外托管机构,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着力丰富文化内涵。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题公园等宣传核心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四墩子历史文化街区设计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全力推动体旅发展。推进体育惠民“村村享”项目,合理布局一批健身网点。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四届“新桥镇文体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景观,串联德胜、新合等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争创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强化治理效能安民。紧盯安全红线。围绕“三年大灶”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既有建筑安全、城镇燃气等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定期开展群租房、“多合一”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整治。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安监”平台,坚决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高质量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紧抓平安建设。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紧防重大风险。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加强信息化支撑,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强化信访维稳属地管理,关注网络舆情,大力推进阳光信访,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成果,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提升社会稳定水平。
六、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推动高效便民和勤政廉政双提质
铸就理想信念之“志”。强化思想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守为民理念。以造福人民作为政府工作根本追求,扎实办好年度6项票选民生实事项目。健全群众信访件办理机制,提高市长信箱、12345政务热线信访件办理质量,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树牢实干导向。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大力推广完善“总额”工资制,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释放出更多干事创业热情。坚持实干至上,倡导雷厉风行工作作风,全面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设计、项目化推进、项目化考评。
创新立根固本之“治”。精简政务模式。深化“群众少跑腿”等理念,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打造线上OA智能办公系统,优化提升办公效率。推动服务受理窗口向村级延伸,提升村级政务服务体验。完善决策制度。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落实法律顾问、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民意征集等制度,广泛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确保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升法治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做到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提升机关公务人员法治意识,规范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形成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的政治自觉。
打造风清气正之“制”。严守纪律防线。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和党委各项规定,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之以恒遵守“十条禁令”。加强对违规违纪案件学习教育,时刻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严把资金关口。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政府一般性支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债务管理机制,坚持开源节流,找准稳增长、控风险平衡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严抓队伍建设。做好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永葆干部先锋队政治本色。持续正风肃纪,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争做忠诚、干净、担当,讲纪律、守规矩的新时代干部。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为实现“打造靖江副中心,再塑强镇新标杆”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