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特殊人群监管“靖亮”工程显成效
近年来,靖江市社区矫正中心与国家级优质志愿服务组织家有儿女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靖‘心’归航 靖‘亮’启航”特殊人群赋能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共覆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后续照管对象共计800余人次,社会效果良好。
一是机制创新,构建“1+1+1>3”服务模式。靖江市社区矫正中心以社会力量为辅助,打造“司法行政主导+专业社工支撑+志愿力量协同”的三维体系。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已形成“双站长+4名专职社工+36名志愿者”的固定配置,建立了运营管理、志愿者管理、安全预警、日常考评等12项工作制度,围绕观护帮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志愿服务、能力提升等内容,逐步实现了组织体系、机构运行、团队建设规范化管理,助力社区矫正对象早日顺利回归社会。
二是服务深耕,从“生存帮扶”到“精神重塑”。实施精准化个案干预,针对重残、重病等特殊群体,实施“一户一策”。2023年12月、2025年1月,中心与志愿者协会共走访排查40余户困难家庭,协助申请低保、临时救助2例,开展“司法有温情 入户暖人心”“爱的奉献”公益矫治主题活动2期,入户送上慰问物资和帮扶金,提供心理疏导42人次。为肢体残疾矫正对象张某进行电商培训,助其开设线上杂货店,月均增收2000元。设计沉浸式社会融入,策划“职业体验-技能培训-公益服务”三阶路径。开展“扬帆起航”技能培训,联系智联招聘专业讲师,为矫正对象开展就业政策讲座,详细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法规、职业发展方向,指导矫正安帮对象制作简单实用的简历。组织参观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联合人社部门举办烹饪、电商课程,23名待业矫正对象中8人顺利实现就业。组织两次“情暖夕阳”公益活动,30名矫正对象参与敬老院服务,累计服务时长120小时,3人获评“社区公益之星”。提供家庭化情感修复,关注矫正对象子女的“隐性创伤”,通过“开心农场”亲子活动、“书香筑梦”读书会等12场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营造包容有爱的家庭氛围支持,以和谐家庭助力矫正,活动覆盖70余个家庭。典型案例显示,参与项目的矫正对象家庭矛盾化解率提升至78%,子女心理测评合格率提高22个百分点。
三是品牌塑造,从“单点突破”到“全域示范”。项目自创“靖‘心’归航 靖‘亮’启航”品牌,2023-2025年累计开展活动23场,惠及600余人次。其中,“国学导行 墨香静心”活动通过抄写《道德经》引导反思,30名对象撰写心得28篇,8人主动参与后续法治宣传;“绿动新生 共植希望”农场实践,让矫正对象在劳动中重建价值感,成活率90%的果树成为其“新生象征”。项目经验获《江苏法治报》专题报道,形成“泰州模式”的靖江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