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437609/2024-269825 | 主题分类 | |
发布单位 | 靖江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8-05 |
文号 | 时效 |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今年上半年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立德树人取得新进展。常态化开展“八礼四仪”文明礼仪教育活动,58人获评“江苏好少年”,外国语学校“青春仪式”作为重点示范获泰州市文明办好评。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33人次在省青少年科技相关比赛中获奖,11所学校获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集体)。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省靖中专校斩获1金3银25铜的优异成绩,奖牌总数位居泰州前列。印发《靖江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系统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召开“润心”行动推进会,落实“全员导师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印发《“育家美好”靖江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题示范活动。
2.资源优化迈出新步伐。有序推进2024年四类5个集中开工建设项目,新增学位2700个。推进永益幼儿园、新桥城实验幼儿园建设收尾,预计秋学期交付投用。协同开发区推进斜桥中学新校区建设,完成桩基施工及部分基础施工。完成各类型空调安装,改善提升滨江学校、靖城中学及一幼集团等学校硬件环境,序时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新增江苏省优质幼儿园1所、泰州市优质幼儿园2所。
3.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实施“教育家型名校长”培养计划,为校长队伍赋能。举办教育系统第二期“青杏训练营”,对41名后备干部集中培训、跟踪培养。校园招聘引进25名高中学校高层次人才、1名党政青年人才。周密组织2024年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工作。1人获评“省三八红旗手”。1人获评泰州市第六批“春蚕奖”。6人获泰州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
4.品牌打造实现新突破。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1所、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无诈校园”2所,泰州市红十字示范学校1所,省靖中和市一中获前瞻性项目省级立项,刘国钧中学和外国语学校获品格提升工程省级立项。序时推进“普及普惠”“优质均衡”两个创建,高质量完成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材料申报和省级现场核查工作,高标准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申报学业水平监测和平台材料申报工作。纵深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成立“‘智改数转’专项办公室”“航空服务产业学院”“正初为国际教育靖江学院”等,完成省级“红石榴”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创成泰州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家。
5.教育治理彰显新形象。联合市纪委监委举办“亲语连廉”家风课堂专场活动,开展“杏坛清风·廉润校园”党风廉政教育进校园,建立“条块结合、分片联系”工作机制,扎实推动教育系统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提升行动”,与各基层党组织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持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及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督促相关学校限期完成省委联动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紧抓实校园安全常规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师生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全市校园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开展“爱心帮扶、师生结对”与“精准资助,走访结对”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市、区)学生资助绩效优秀地区。
二、本地本部门在全国、全省有位置、有影响的工作
1.省靖中创成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全省仅6所高中获评,泰州唯一。
2.省靖中、刘国钧中学、外国语学校等3所学校成功入选2024年“四有”好教师团队省级重点培育团队,泰州仅4个团队入选。
3.承办第三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中美创客大赛决赛,靖江12名学生获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全省前列。
4.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获评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智能制造方向),全省仅10家,泰州唯一。
5.创新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寻访活动,被“江苏少先队”平台推介。
6.“‘双减’”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转型 靖江中小学致力寻找‘适合的课堂’”获《新华日报》报道推介。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工作举措
1.全力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始终把“优质均衡”“普及普惠”两个创建作为全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扣创建评估标准,制定国家现场核查工作“一校一案”,成立若干工作小组,按照“检查—反馈—督办—整改—提升”的思路,挂钩联系、加强监测、强化指导,进一步缩小全市城乡、校际差距,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现场评估认定。
2.精心培育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聚焦办学条件改善。稳步实施36所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协同推进斜桥中学新校区主体结构施工,确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序时推进校园美育文化等5个集中开工项目建设,指导新桥城实验幼儿园新园搬迁投用。聚焦育人品质提升。稳步推进各学段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加强监测结果分析与运用。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各类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等活动,分学段指导开展劳动教育,促进“五育并举”。把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润心”行动。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持续举行“你好!科学+”系列活动,继续开展“靖禾拔萃”科学教育夏令营,系统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强基计划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3.持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对党委(总支)设置的学校实行“党政分设”,根据管理权限制订“一校一策”方案,选好配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制订中小学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系列配套制度,推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形有效覆盖。创新“专题集训+一线攻坚”培养模式,举办年度校(园)长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和“新教育·新未来”校长论坛,深入实施“教育家型名校长”培养计划,高质量完成“青杏训练营”各项培训任务。深化“5155”强师工程,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选树先进典型,强化师德考评,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研修,组织学科专业素养比武,全链条一体化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能力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4.加速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扎实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工匠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载体实体化运行,改造升级一批智能制造专业实训基地,联合企业建设3个以上市级数字高技能人才专项实训基地,打造靖江汤包学院,培育3个以上数字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以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人员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库,合作共建紧密型教师实践基地、生产性实习基地各10个,不断促进产业、教育深度耦合、良性互动,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度。
5.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依法治教、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部署要求,对照12条规范管理负面清单,重点整治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师德师风失范等问题,切实提高办学治校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校园餐”管理、“双减”工作和教辅材料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决铲除问题滋生土壤,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