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437772/2024-269830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靖江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24-03-05
文号 时效

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4-03-05 11:17 浏览次数:

 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打算

 

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局

 

今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深入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紧扣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重点目标,紧紧围绕环境质量目标,全面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境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2023年全市主要环境质量目标:PM2.5年均浓度降到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7%;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到100%。

完成情况:2023年PM2.5年均浓度为33.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7.8%,同比基本持平;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到100%。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面提速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提速生态文明创建。推进靖江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创建资料上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推进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了全民创建格局。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工作,年内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1个(孤山镇)、示范村2个(新桥镇益民村、新合村)。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系统,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马洲岛已累计记录各类生物物种773种,其中鸟类21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6种),年内新增鸟类纪录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胸鹀先后两次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人民日报》对“马洲岛发现小天鹅”进行专题报道。表明靖江各类生物栖息地不断增加,长江自然生态保护成效初步显现。三是落实生态空间管控。扎实推进“天地双眼”监管工作,通过遥感卫星扫描、无人机和人工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清查生态空间管控区内各类问题,动态掌握人类活动及生产生活设施变化情况,扎实推进问题整改。以打造国内首个高潮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开展马洲岛生态湿地保护修复研究工作,为推进生态湿地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二)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多措并举强化减排。统筹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积极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完成国信靖江发电有限公司1#机组深度脱硝优化、新时代造船厂重点涉气工段提标升级改造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67项,落实友好减排措施,全力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查尾气不达标柴油货车,全年抽查检测柴油货车434辆次,处罚并限期整改不合格车辆2辆,淘汰国三柴油货车约480辆,并及时发放补助资金,提高车主的淘汰积极性。二是深入推进“洁净城市”攻坚行动。联合专业服务保障团队,打造常态化日巡夜查模式,及时走航排查大气数据异常高值情况,建立重点区域“10、30、60”分级调度响应机制。通过尘负荷走航的方式,精准发现道路积尘较重的区域,结合天气预测情况,及时调整雾炮作业、洒水及清扫时间、路段,严守国省控站点预防人为干扰相关规定,实现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加强带尘上路渣土车以及沿江港口码头装卸机械、船舶岸电使用监管,常态化开展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杂草巡查,及时清理焚烧隐患。三是强化涉气执法检查。针对重点区域内的涉气企业、餐饮单位、浴室、汽修、建筑工地和裸土地块等开展联动执法检查,建立动态清单,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400余次,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进行曝光查处。加强150家已安装餐饮油烟在线数据的应用,对数据异常单位及时督促做好油烟净化设施的清洗。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8家,整治提升4家、关闭淘汰4家。

(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开展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重点断面溯源整治,对重点污染河道分段加密监测,围绕单月超标断面,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全面体检”,锁定污染源头,梳理国省考断面涉水环境问题32个,逐一排定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整治措施,形成断面治水清单式管理新机制。开展十圩港、蟛蜞港(左岸)断面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制定工作举措、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持续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城镇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涉水工业企业规范提升、汛期及中秋国庆节假日水质保障等工作。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管控。紧盯国省考断面水质、重点排水大户、雨污水管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及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问题整治推进会,有力有效推进问题整改。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完成工业废水接管城镇污水处理厂调查评估,建立纳管评估“五项清单”,编制整改实施方案。启动编制“十四五”总磷污染控制方案,对全市重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重点攻坚断面周边企业、铝氧化企业、重点涉氟化物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企业实施“五规范”整治,建立“一企一档”,全年检查企业200余家,责令整改20余家。三是强化水环境监测监管。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查、测、溯、治”要求,完成724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通淮河流域骨干河流645个疑似入河排口排查、监测、溯源,列出问题排口清单,有序推动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充分发挥全市10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哨兵”功能,对通江及跨界河道、城区河道进行分段加密监测,及时通报水质状况,建立预警交办、溯源治理、跟踪督查、通报反馈“四个机制”,实现动态预警、靶向治污、源头治理,防止河道返黑返臭。

(四)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一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无废城市”创建为载体,根据泰州市级“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细化形成靖江市创建方案,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靖江市中环信环保有限公司“焚烧处置3万吨/年、废旧包装桶回收利用72万只/年项目”目前已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有效提升了我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二是加强土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开展重点化工遗留地块和高风险地块现场检查和排查,制定完成高风险遗留地块调查方案,共摸排确认51个高风险遗留地块,启动地块调查,并完成所有高风险遗留地块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形成风险管控中制度管控初步方案。从严监管在产重点企业,深入推进4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开展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有效切断各类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链条。开展全省唯一的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建立我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实施国家地下水试验区重点项目——孤山煤矿废弃矿井及周边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三是推进省级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年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5%新目标,我市184个行政村中已有10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5.98%,在省级社会化治理示范县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全省第三。同时对照社会化治理示范区创建要求,积极上争省级资金,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五)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化“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学习宣讲,结合危险废物专项整治、重大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工作,领导班子带头深入企业宣传解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规范管理危险废物。制定年度靖江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要点,明确本年度固废领域全年工作目标及任务,依托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对全市300多家重点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及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管。继续推进危废固废领域专项整治,检查72家危废产生单位,发现整改问题7个,完成全市30家重点危险废物重点产生、经营单位分级管理、规范化评估。三是推广小微危废收集“绿岛”项目。建成靖江中环信环保有限公司小微企业危废收集“绿岛”项目,同步推广使用小微产废单位危废收集平台,实现专业化收集储运,规范化管理服务,从根本上化解小微企业危废超期贮存、处置不及时导致的环境风险。已有220余家小微产废单位签订了危废处置合同,纳入小微收集平台集中管理。

(六)切实提升执法监管水平。一是落实执法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照“包容审慎”监管要求,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和正面清单企业非现场执法,落实实施正面清单措施,纳入正面清单企业41家。联合多部门开展工业废水、涉危涉重、汽车维修、涉粉尘建材和铸造业、涉挥发酚和大气污染因子(扬尘、VOCs)协同管控等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形成问题清单,督促企业整改。全年立案调查环境违法案件114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3件,罚款金额841万元。二是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定期梳理各类督办交办、审计反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进展,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开展现场核查督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长强钢铁超低排放改造问题已完成整治验收,交办靖江市16批26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完成验收销号17件。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5件已完成整改(其中1件九圩港黑臭问题持续重点整治提升),交办47件信访已基本完成整改。三是全面整治环境隐患。开展常态化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整治,以脱硫脱硝、挥发性有机物回收、污水处理、粉尘治理、RTO焚烧炉等五大类污染防治设施为重点,组织专题培训教育1次,9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自查自纠隐患排查工作并上报自查清单,发现存在问题单位40家共75处隐患,并督促完成整改,联合市应急局对6家重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行检查,移交未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4家。四是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开展“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行动,组织环境安全管理培训和环境隐患排查治理,我市74家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全部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并备案。选择靖江市华晟重金属防控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企业作为2023年度环境应急演练示范性单位,提升企业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处置水洞港战备桥段水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

(七)高效开展生态环保宣教。一是加强新闻宣传报道。与中国环境报社签订合作协议,与泰州日报、靖江“一报两台”深化互动联系,全方位宣传靖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举措和成效,完成省环保督察期间专题宣传任务,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获得感。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212篇,其中中国环境报刊发7篇,专版2期;江苏生态环境等省级媒体刊发报道42篇,泰州市级媒体刊发新闻报道149篇,我局被评为2023年度中国环境报社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污染防治攻坚宣传成绩突出。开展“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治污攻坚主题宣传活动,污染防治攻坚故事《创新智慧监管 呵护碧水蓝天》、攻坚微电影《老郭的新身份》均荣获省攻坚宣传二等奖,攻坚人物专题片《臧宇彤:做智慧环保的践行者》获优秀奖,靖江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被评为2023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臧宇彤同志被评为2023年泰州市“污染防治攻坚勇士”。三是积极参与环保宣教活动。精心谋划第五届生态环境文化周,通过组织环保文艺演出、生态文明培训、“香橼花”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引领全社会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靖江。优选宣讲员参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大赛暨江苏省2023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推选选手夏啸获得全省第二名和“银牌宣讲员”称号;《清水绿岸润马洲》在《看见·泰州之美》短视频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市第一高级中学获评第一批“泰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推动生态环保公众参与不断深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

(八)探索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一是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积极推进“三走进三服务”,密切跟踪项目审批环节和时间节点,按环保政策和规定对招商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好各部门的参谋,把好项目准入关,协助更多的大项目、“绿色项目”落户我市。全年共受理办件991件,其中环评审批120件(环境影响报告书11件、报告表109件)、登记备案表379件,接待咨询492件,均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以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承诺制审批,6个项目均当天取得环评批复,推动环评审批提速增效,“优化环评审批服务 跑出项目审批新速度”获市审批服务“十佳”创新案例。二是规范排污总量储备。为进一步推进排污总量指标交易和储备,会同技术服务单位,多次组织排污总量管理政策培训,指导各属地完成减排项目梳理,规范收集佐证材料,全面查阅全市企业污染物许可排放量、环评批复量等信息,并与核算量进行比对,争取最大量入库。目前,我市共申请入库70个项目(市级库50个、园区库20个),入库项目数列全市第4名,其中大气4项指标(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挥发性有机物)均列全市前3名,为服务保障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落实环境经济政策。用好绿色信贷、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环境经济政策,引导江苏华晟重金属防控中心等15家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促进企业加强环境风险意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绿色龙头企业,精准投放绿色金融、环境管理、执法监管、科技服务等激励政策,申请获得上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6908万元,靖江瑞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名单。完成1680余家企业的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及时开展信用修复指导服务,办理信用修复23件。

(九)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3次,局分党组书记为全体党员、各党支部书记为本支部党员讲授党课,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大讨论、专题培训、环保“义诊”、党员进社区等活动,认真解决17项问题清单和“基层突出问题大起底”突出问题,一体推进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二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紧扣“清爽靖江”党建品牌,发挥“靖美绿源通”党建联盟作用,形成“党建+”工作新模式。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志愿服务、“提振‘四敢’精神气 弘扬‘三个不相信’”、“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铁军基因”等活动,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三是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班子自觉担起领导责任,把履行“一岗双责”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全方面,修订完成廉政风险手册,强化监督措施,抓实抓牢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廉政提醒融入党组织日常工作学习,定期通报违法违纪案例,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专题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做到警钟长鸣,筑牢思想防线。向全局干部职工发放廉政家书,推动日常监督延伸至“八小时以外”,形成人人监督的局面。切实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加强监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

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环境质量仍然脆弱。我市PM2.5浓度、优良天数水平综合指数排名全省仍然靠后,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动区域协同治理办法不多。国省考断面还不能稳定达标,个别断面未达Ⅱ类激励目标,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经不起恶劣气候的考验。部分重点行业企业关停和风险遗留地块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和隐患。

(二)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信息化程度低,环保服务不够到位,协调解决企业运营时面临的环保难题不够,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学习新知识、运用非现场执法新技术能力和水平偏低,全天候全方位生态监管能力不足,执法强度、执法效率不高。

(三)环境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循环经济产业园、固废处置中心、工业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尚未有效发挥效能;小微企业危废收集点建设尚在推进,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还需加强。根据2022年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结果,核算区域(建成区、开发区、江阴园区5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约为55%(COD 校核浓度为350 mg/L 时),较2021年提升5个百分点,对照2025年收集处理率达75%的要求,需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检测、修复及建设,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力推全面从严治党高规格。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个更加注重”等重大要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深刻内涵,一体推进开展理论学习、推动干事创业、认真检视整改等三个方面的重点措施,做到理论学习“扎实”、推动发展“务实”、检视整改“严实”,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深化作风建设,严厉正风肃纪,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深入排查风险点,细化防控措施,构建起全面覆盖、全程防控、全员有责的风险防控体系。

(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根据“本质治污”要求,以削减臭氧浓度为重点,深化涉VOCs行业综合整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通过企业自查、入户核查、专家帮扶、走航监测等方式,分行业分阶段梳理企业涉气问题,制定提升整改方案计划并按序时实施。推进“散乱污”企业和铸造行业整治,通过“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提升铸造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会商制定具体友好减排措施,在整行业、整区域内开展大规模、确定性、稳定性减排治理工作,确保减排措施稳定有效执行。加大大气污染源巡查力度,强化污染应对期间执法保障和环保网格巡查联动机制,落实应急管控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三)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水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按要求申报美丽河湖,开展断面水环境质量分析,及时通报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梳理更新国省考断面水环境问题清单和整治措施,压实断面达标负责人责任,做到精准溯源、扎实整改。根据城镇区域和乡镇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结果、以及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评估报告,梳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问题短板,协调督促推进污水管网新建、检测、修复,编制制定问题整治实施方案,推进纳管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治,协同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确保按时完成整改销号任务。强化重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推进涉水企业“五规范”整治。

(四)实施土壤环境治理提升工程。持续抓好高风险遗留地块土壤调查和风险管控,全面完成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监测和孤山煤矿废弃矿井及周边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示范项目,建成电镀集中区突发水环境事件三级防控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设电镀集中区国家重点地下水源头管控项目—废水收集管网职能化改造。实施国信电厂燃煤耦合污泥综合利用项目和志卓环保物资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污泥、一般工业固废分别年综合利用25万吨、20万吨),提升全市一般固废和污泥处置能力。

(五)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应用全市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结果,聚焦污水收集处置率低、“小散乱”企业直排、污水管网建设滞后、雨污分流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制定城镇污水收集率提升方案,精准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增效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逐步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新增10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近10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监管,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不断发挥农村生活污水省级社会化治理示范效应。

(六)提高执法监管效能。精准执行环境执法检查,动态调整“双随机”企业库,将2023年度检查发现已经关停、更名搬迁以及基本无排污行为的一般排污单位从库内移除,将新发现的、环评审批的企业纳入“双随机”库,实现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积极推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在线数据动态分析等作为主要监管方式,督促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控、用电监控等设施并联网,加强执法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非现场执法水平。全面做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整改销号工作,严格落实属地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督指导责任,不折不扣推动督察整改落到实处,避免“反复治、治反复”问题发生。

(七)力图全社会环保意识高耦合。努力做好“结合”文章,把各项活动与上级要求、靖江实际紧密融合,积极宣讲靖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努力做好“协作”文章,加强与中国环境报社的战略合作,将“五绿工程”落地落实;努力做好“壮大”文章,充分发挥市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专家顾问作用,进一步充实“美丽学校”团队力量;努力做好“创新”文章,结合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量身定制主题活动,推动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信息来源: 靖江市生态环境局